5 7 月 2016

想更聰明的訓練 就靠功率計

騎車好一段時間,但熱情卻似乎隨著里程的增加,反而逆勢衰退;究其根源,很可能是你沒給自己設定目標。當然,沒有比參加一場比賽更能激勵你練車的;然而,作為單車新鮮人,高強度的競賽離你太遙遠。但你也別灰心,可透過平常的訓練鍛鍊自己的實力,超越昨天的自己,每天讓自己進步一點點,再難的目標最終也可以達成。就是今天,為自己設定一場比賽,每個階段專注於各項能力的養成,例如提升踩踏功率、精進爬坡能力、優化空氣力學。相信透過這樣扎扎實實的養成訓練,長期下來自己不強也難,然後你回頭一看,原來自己離巔峰很近了。

設定目標

目標大致可以分為三類:結果,表現,過程,基本上這三者相輔相成,過程的努力讓表現更好,有了好表現就會有好結果。這也可以說是大處著眼,小處著手的概念,透過專注眼前的訓練,一步步達成設定的目標。所以無論是訓練或賽事規畫,都應該包括上述三類要素。

結果​​​​​​​

結果就是結局。例如說你想在小比賽取得總排前50名,或是在大比賽擠前總排前500名,這都是比賽的結果。

表現​​​​​​​

表現就是你設定比賽的完賽時間。例如說參加經典百K挑戰賽,設定要騎進四小時。

過程​​​​​​​

過程是在達成目標中的各個階段,就像組成身體的細胞,雖然小但最為重要,專注在過程的每個階段,有助於提升表現,進而達標。在過程中的各個階段,可以設定不同的目標,例如爬坡時維持指定迴轉速,在一定時間的平路騎乘內要做出多少平均瓦數,又或是要減重幾公斤。我們之所以強調過程的重要性,主要是通常我們著眼的目標太高、太遙遠,似乎再怎麼努力都無法達到。長期下來,看得到但達不到,難免會澆熄我們的熱情。所以,在過程中設定的各項目標,透過持續達成都能刺激我們前進的動力,並且你最好找一位教練來監控你的訓練過程,或是也可以用軟體來分析。

更聰明的騎車
要達成目標,最好的方式是透過聰明的訓練來達到事半功倍。但要怎麼做呢?我們化繁化簡分成下面七個細項:
精準性​​​​​​​ – 精準列出每個目標,越詳細越好;
可被測量​​​​​​​ – 可以監測你的運動過程的量化指標,例如用功率計或心率錶
接受 – 與其他人討論並分享你的目標;
真實性 – 設定可達成的目標,可設定比能力略高一些,較有挑戰性;但如果第一年的競賽目標就想拿下環法總冠軍,就有些異想天開了!;
時間 – 設定達成目標所需的時間;
興奮 – 過程中保持熱情與動力;
紀錄 – 紀錄達成目標之間的過程。

除了訂定訓練目標,為激發不斷挑戰自我的動力,建議你可以固定參加小比賽作為檢定,特別是個人計時賽很能夠了解體能的進展,藉此作為評估訓練是否有效的指標,更能保持自己對比賽的熱情。

監控進步程度

近十來年由於智慧型手機的普及,早就不用像之前騎車一樣,要用紙筆來紀錄騎乘資訊,大費周章分析訓練效果。現在,藉由智慧型手機安裝專業運動用APP,可以精準紀錄每次訓練,區隔出有效的訓練與沒效的訓練,自然可以依此來強化訓練課表。以運動APP而言,最專業的是TrainingPeaks以及Golden Cheetah,這兩套軟體可以進階分析功率資料,例如平均功率、最大心率等數值;此外,透過ANT+與藍牙雙通道無線訊號,在結束每次的騎乘,訓練檔案就自動傳送到雲端。

長期下來,藉由建立訓練資料庫,就能分析出哪些是讓你進步的特效藥,例如說間歇訓練;而什麼又是浪費時間的垃圾里程。

這兩套分析功能強大的運動軟體,受許多職業車隊使用。然而,對於入門者,這兩套軟體的操作界面太專業,並且也沒有中文版,所以在此推薦另一個更容易上手的運動軟體-Strava,你可以在軟體上觀看其他人的騎乘紀錄及成績,看著別人不斷進步更能激發自我成長的動力。

對於使用過Strava的車友,就知道這軟體就像是自行車界的FaceBook,超多人在使用的,並且你可以分享騎乘路段、騎乘紀錄。Strava會記錄下所有人騎過每一段路的成績,例如說是一段山路,可以進行即時排名,時間最快者可拿到KOM登山王的頭銜,就像比賽擠進頒獎台那麼好玩。Strava之所以風行,一部分是因為它免費下載,但如果車友認為免費版的功能不夠用,可以升級到付費版使用更多進階功能。

相信你現在知道怎麼為自己設下目標,有效監控每一次的訓練。那就不要再坐在電腦前或滑手機,畢竟坐而言,不如起而行。從今天開始就導入上述訓練概念,讓你保持對單車的熱情,每天都超越昨天的自己,一步步向巔峰邁進。